当前位置:监督动态 >> 文章详情
“硬监督”提升“软实力”——丹江口市人大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评议侧记
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活力、服务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2025年,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全省“新春第一会”精神,以专项工作评议为“利剑”,聚焦企业痛点、项目堵点,创新监督机制,推动问题解决。自3月启动以来,评议工作已进入整改攻坚阶段,交办问题189件,覆盖33个单位,惠及117家企业,以人大监督“硬举措”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为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贡献丹江口力量。
听真声音,挖真问题
“涉企检查频次太高,影响正常生产”“政策兑现太慢,企业难享红利”……5月18日,在市科经局评议座谈会上,10家企业代表直抒胸臆。这一幕,正是人大“沉下去”找问题的缩影。
市人大常委会坚持问题导向,组建6个调研组和1个暗访组,由常委会领导带队,深入20个镇(办、处、区)和经开区,走访117家企业,召开17次座谈会。调研不打招呼、直奔现场:在六里坪工业园区,企业反映“停水断电频发”;走访东实精工齿轮公司时,负责人坦言“用电负荷缺口大,成本高削弱竞争力”。这些原汁原味的意见,被梳理成189件问题清单,涵盖用地、融资、执法等六大类,并将涉及问题集中较多的单位,推选为评议对象单位。
“评议不是‘走过场’,要为企业卸下‘包袱’!”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宋勇强调。调研组创新“码上反馈”机制,企业扫码即可匿名提交诉求,确保问题“捞干捞净”。市企业家协会会长、博奥水产品公司负责人感慨:“人大搭台,让企业呼声直达决策层,发展更有底气!”
刀刃向内,动真碰硬
6月23日,市十九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现场气氛严肃。会议投票确定市科经局、人社局、教育局、卫健局、民政局、残联为评议对象单位,并交办52个“硬骨头”问题。“评议是检阅更是鞭策,我们照单全收!”被评议单位负责人纷纷立下“军令状”。
人大专业监督贯穿全程:
清单化管理。问题细分为“共性”与“个性”,设定“近期可完成”和“需长期整改”时限。如,企业用电成本高、政策兑现滞后等17件共性问题,由国网供电、发改等部门联动攻坚;志成铸造老厂区盘活、武当酒业不动产权证办理等15件个性问题,由自规局专班化解。
闭环式整改。被评议单位十日内制定方案,建立“问题收集——分类交办——限时办结——回访评估”闭环。市人社局针对“人才引进难”,推出“靶向引才计划”,组织企业赴985高校招聘,建立“人才集团”,建设“人才公寓”,优化涉及人才的住房保障、医疗保障、子女入学等服务事项流程,为高层次人才及重点企业提供全周期精准跟踪服务。
多层次测评。创新“双轨制”满意度评价,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与人大代表、企业和群众代表共同参与,确保评议公正透明。
鲜活事例彰显整改力度:
针对“涉企安全检查过多过滥”,市应急局牵头建立执法联席会议制度,推行“扫码检查”“每月一查”,企业负担减轻30%。
市残联康复中心项目建设滞后,被督导组点名后倒排工期,6月底完成主体工程,残疾人“家门口康复”梦想照进现实。
市民政局猛药去疴,整治殡葬服务收费乱象,一周内清退违规收费7.06万元,惠民政策“最后一公里”彻底打通。
破立并举,长效赋能
两个月整改攻坚,营商环境优化成效初显。
流程再造提速:市卫健局推行“新生儿出生一件事”四证联办,办结时间压缩70%;市人社局“退休一件事”数据壁垒破除,智能审批实现“秒批秒办”。
要素保障升级:协调供电部门为东实精工等6家企业增容变压器,电价成本下降15%;市自规局盘活闲置土地204亩,破解项目“落地难”。
作风焕新提质:开展“局长进大厅”活动,32名部门负责人一线解难题;市教育局对师德失范“零容忍”,家长测评覆盖100%学校,教育生态持续净化。
“人大评议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宋勇表示,下一步将聚焦9月测评会议,推动问题销号与制度固化,让营商环境“优”无止境。目前,六里坪园区水电改造、均县镇智慧桔园快递进村等15件民生实事已纳入长效监督清单,人大监督“压力”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丹江口人大以专项评议“小切口”,撬动营商环境“大变革”。从企业车间到群众窗口,从问题清单到整改答卷,人大监督的专业性、实效性生动诠释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在湖北加快建成支点的征程中,这种“硬监督”必将激荡起一江春水,为绿色低碳发展注入澎湃动能。(尹礼辉 潘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