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监督动态 >> 文章详情
长阳自治县:以全链条监督筑牢政府债务安全屏障
阳春三月,繁花盛开,在秀美的清江之畔,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的会议室里,一份政府债务管理专项工作情况的报告正引发热烈讨论。在听取和审议政府这个专项工作情况报告背后,是自治县人大常委会连续五年将债务监督纳入年度重点工作的坚持,是“寓支持于监督之中”的履职智慧,更是一套从“借、用、管、还”全链条发力的监督体系创新实践。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与财政安全挑战,长阳人大以“穿透式监督”破题,探索出一条山区县域政府债务风险防控的新路径。
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构建全周期监督闭环
“政府债务管理是关系财政安全、民生保障和发展后劲的系统工程,必须关口前移、全程把控。”自治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覃宏明在审议时强调。2025年3月28日,由26名常委会组成人员、7名人大代表组成的视察组,对5个重点债券项目展开集中视察。在长阳经济开发区工业污水处理厂,代表们发现该项目虽已竣工移交,但污水处理费定价机制尚未明确,直接影响偿债能力。这一问题的发现,正是长阳人大创新构建的“四维监督体系”的缩影——通过预算审查盯限额、专项视察查进度、绩效评价问效益、专题审议促整改,形成监督闭环。
为破解债务监管碎片化难题,长阳人大推动建立“一图两库三机制”:绘制债务风险动态监测图,实时跟踪债务率、偿债率等核心指标;建立债券项目全周期管理库和风险项目预警库,对全县政府债务实行分类管理;完善问题整改督导机制、风险联防联控机制和责任倒查机制,将监督触角延伸至项目全生命周期。通过专项视察发现的“存量债务台账管理滞后”“个别债券项目管理不规范”“隐性债务化解压力依然较大”等3个问题被纳入清单管理,目前自治县人民政府正在按审议意见要求全面落实整改措施。
从“单向发力”到“多元共治”:激活监督协同效能
“债务管理涉及发改、财政、审计等多部门,必须打破信息孤岛,形成监督合力。”自治县人大财经委主任委员葛家城说。长阳人大首创“监督协同矩阵”,联合审计部门开展债券资金专项审计,联动纪委监委对违规使用资金问题追责问责,引入第三方机构对25个专项债项目进行绩效评价,构建起“人大监督+审计监督+纪检监督+社会监督”的立体网络。
以2024年城乡冷链物流园项目为例,审计发现其债券资金使用率偏低后,人大迅速启动专题询问,推动县政府建立“三色预警”机制:对进度滞后项目亮“黄牌”,约谈责任单位;对资金趴账超3个月的项目亮“红牌”,收回额度重新分配;对高效推进项目贴“绿标”,给予政策倾斜。同时,创新设立人大代表“项目观察哨”,磨市镇人大主席刘军华等7名代表嵌入项目一线,定期提交进度报告和风险提示。多重压力传导下,全县债券资金支出进度从46.87%提升至80.3%,12个滞后项目抢回工期。
从“治已病”到“防未病”:前瞻布局长效机制
面对复杂经济环境下的债务管理挑战,长阳人大着眼长远构建风险防控体系。2025年4月,人大常委会发出的审议意见,要求强化政府债务全流程管控,确立“四个强化”原则:强化项目收益覆盖评估,要求收益测算需经独立第三方复核;强化举债合规性审查,建立县委、人大、政府(发改、财政、经信)三方联审机制;强化资金使用绩效导向,将项目完工率、收益达成率纳入考核指标;强化债务风险应急处置,设立偿债备付金专项账户。这份被代表称为的“债务管控新规”,从源头上否决了9个收益测算不实的项目申报,推动政府投资项目库“瘦身提质”。
在制度创新的同时,长阳人大以技术赋能提升监督效能。依托湖北省人大预算联网监督系统,开发“债务智慧监管平台”,实现三大突破:一是动态生成债务风险评估报告,对债务结构、期限错配等风险自动预警;二是打通12个部门数据壁垒,对债券项目实行“一码溯源”管理;三是构建“项目收益-偿债能力”关联模型,对低效项目提前介入纠偏。2024年,该系统成功预警4起资金挪用风险,推动建立“债券资金专户+工程进度双控”管理模式,保障资金安全高效使用。
“下一步,我们计划制定关于加强政府债务全过程监督的办法,进一步以法治方式防范和化解政府债务风险,”自治县人大常委会预工委主任肖云峰介绍。
从“点上突破”到“整体跃升”:持续释放人大监督效能
监督的最终目的是推动高质量发展。长阳人大深谙此道,在严控风险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债务资金投向“刀刃”。针对山区县产业基础薄弱的现状,人大常委会组织专业代表小组深入调研,形成《关于专项债支持特色产业发展的建议》,推动县政府优化债券投向结构。2024年发行的13.4亿元新增专项债中,4.6亿元投向清江画廊旅游配套建设,3.8亿元用于高山蔬菜冷链体系升级,培育出“资丘皱皮木瓜”“清江椪柑”等5个地标品牌,带动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7%。
翻阅长阳人大五年来有关政府债务、预算监督的9份审议意见、7份专题报告,字里行间透露出强烈的底线思维与系统观念。从建立县级债务监管平台,到创新“观察哨+三色预警”监督模式;从刚性约束举债闸门,到精细把控资金绩效,长阳人大用一套组合拳破解了“发展需求迫切”与“财政能力有限”的矛盾。
2025年,当全省财政安全评估中长阳获得“风险可控”评级时,这场关于政府债务监督的山区实践,已然为县域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样本。自治县委在听取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关于政府债务监督工作的汇报时所评价:“自治县人大没有简单‘踩刹车’,而是通过全链条监督推动债务资金‘精准滴灌’,在防风险与促发展间找到平衡点,展现出长阳人大的改革魄力与治理智慧。”(董墉 覃红平)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