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议案建议 >> 文章详情

荆门:一所百年小校的迁建提质之路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7-02 10:11   [收藏] [打印] [关闭]

2025年3月20日,荆门市人大代表应邀视察市实验小学新校园。校园中处处是景,到处都是学生们银铃般的笑声,代表们边走边听边看,满心欢喜的同时又感慨万千。荆门市实验小学是一所百年名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该校因硬件设施不足、区位环境差等原因遭遇发展瓶颈,市民意见很大。从2014年开始,荆门市人大代表龙泉小组围绕改善实验小学教学环境提出数条建议,并多方奔走持续跟踪,市人大常委会全力督办,凝聚各方合力推动代表真知灼见转化为政府务实举措。

如今,新校园拔地而起,在传承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深度融合现代科技,为学生们打造了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气息的学习环境。代表建议来自于民造福于民,一场跨越10年的代表建议办理工作几经波折终于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充分展示了人大力量,成为荆门市人大常委会及人大代表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写照。

城市巨变百年名校发展遇阻

创建于清光绪三十年(1904)的荆门市实验小学,至今已有121年校史,由乡绅学堂到国家公学,作为荆门本土的百年名校,它培养出了陈士榘、邓家泰等杰出人物。荆门解放后的30年间,学校顺势前行,一直是原荆门县基础教育的标杆。

据学校负责人回忆,1983年,荆门成立地级市后,城区人口陡增。那时,湖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标准规定,主城区完小人均用地面积不低于11.4平方米,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5.66平方米,24个及其以上教学班运动场环形跑道为300米……但是,随着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市实验小学人均用地和人均建筑面积只有4.7平方米和2.5平方米,环形跑道不足150米,图书馆、科技馆、计算机室等配套设施与省标也相差甚远。学校曾一度谋划就地扩大办学规模,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但因其身处商圈核心区,四周商铺云集,寸土寸金,扩建计划一直无法实现。1991年,市政府为实验小学纾困,在近邻的金虾路中段兴办分校——金虾路小学。此举虽然分流了部分学生,但硬件设施始终是迈不过的坎,校方扩大办学规模以满足家长对子女“上好学”的期待,一直停在愿望中。

校内安全隐患也困扰着学校发展。校园内家属区与教学区混杂,尤其是房屋买卖和租赁业务活跃,有的市民购置校内“二手房”对外出租,无法落实国家关于“中小学校园封闭化管理100%”的要求。潜伏的安全隐患,让学校师生及学生家长煞是揪心。

校门口拥堵的交通状况更是影响师生出行安全的一个“死结”。因学校区位环境复杂,道路狭窄,每到上学和放学时段,接送学生的车辆从校门口绵延至长宁大道、中天街等主干道,电动自行车在车流缝隙中惊险穿行,孩子们与龟速行进的车辆“捉迷藏”,如同玩闯关游戏。出行此处,家长提心吊胆,司机怨声载道,交警手足无措,市民吐槽不断。

育人环境的硬件短板、校园内潜在的安全隐患和校外道路的拥堵不堪,这三个焦点难点问题一直制约着实验小学的发展,成为名校之痛、民心之结。

代表建言咬定青山初心不改

时间拉回到2013年12月初的一天,荆门市人大代表、交警李白杨正在实验小学周边执勤,他穿过校旁的凤台巷,望着一街之隔的荆门宾馆,心中一亮:这些年,随着荆门城市发展向南和向西推进,始建于1958年的老宾馆现在已是生意惨淡,濒临倒闭。综合考虑学校服务半径及百年名校厚重历史等因素,这宗地块无疑是实验小学就近迁址的最优选项。接下来,李白杨抓紧收集资料,撰写代表建议,并在2014年年初召开的荆门市八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交了《关于实验小学置换迁建至荆门宾馆的建议》。在随后的6年间,他又跟进提出了4件同类意见建议。由于制度性梗阻、资产置换权属壁垒等因素,承办部门皆以“待条件成熟后予以办理”的理由来答复代表。这个反复提出的建议,似“雾中花”始终不能落地,让代表心里不是滋味。

百姓心中事,就是代表心头事。对于看准了的事,龙泉代表小组的代表们决心“咬定青山”接续提出建议,永不言弃。2020年年底,荆门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前夕,代表们围绕是否再次提出实验小学迁建的建议进行商议。代表们讨论热烈,一致认为,迁建实验小学是民心所向,如果把此事由代表联名向大会提出建议,或许效果会更好。代表小组组长周健表示:“孩子是荆门发展的未来之才,推动政府迁建实验小学就是为了孩子们的明天。从今天起,我们不改初心,抓住实验小学迁建这个重点难点,坚定推动政府把这个民生工程办好办实。”

2021年年初,在荆门市九届人大五次会议上,代表们联名提出了《关于加快推进实验小学整体迁建工作的建议》。

2021年3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主任会议,决定将加快推进实验小学迁建工作的建议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常委会主要领导批示:“教育是国之大计,迁建实验小学是民心所盼、代表所呼,要督促政府研究方案,抓紧办理。”3月16日,市政府成立迁建工作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迁建工作具体方案,印发的会议纪要明确,将荆门宾馆地块和市委老干局地块整体规划为实验小学与金虾路小学合并的新校区建设用地,东宝区政府具体组织实施迁建工作。

项目存疑代表调研添砖助力

然而,面对人员安置、资产置换、资金筹措和拆迁补偿等重重困难,相关工作推进十分艰难。代表们认为,迁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仅靠东宝区政府组织实施,力量有限,必须从市级层面着力推进。于是,在2022年1月召开的市十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又联名提出《关于从市级层面加大力度推动实验小学迁建工作的建议》,为迁建工作呐喊添力。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正当迁建起步工作快速推进时,有地产商提出了整体开发荆门宾馆地块的商业方案。这对捉襟见肘的地方财政而言,无疑是块极具“性价比”的诱人蛋糕。于是,社会上传出不同声音,实验小学迁建很可能要另寻它案。

代表多年的努力面临重大考验,项目推进是否要按下暂停键?代表们心里直打鼓。周健也心急如焚、彻夜难眠。他迅速向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和相关专工委报告情况,提出自己的想法。他暗下决心,一定把这个民生工程推进到底。开弓没有回头箭。周健与代表小组的代表们决定开展专题调研,让充分的民意和翔实的数据说话。2022年春节前,龙泉代表小组的代表们进机关、入企业、访社区,就实验小学搬不搬、搬哪里去、迁建的利和弊等问题进行反复论证。这次调研活动持续半月之久,代表们走访问卷市民一千余人次,并与近十家市直单位开展座谈了解相关情况。最终形成的调研报告,重点就实验小学永续发展、建设资金筹措、道路交通畅通等关键内容提出了具体建议和措施。“此调研报告很有价值,充分体现了民生关切。转交市政府研究办理。”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当即批示。

此调研报告也迅速反映到市委:“为了让孩子们‘上好学’,为了百年名校赓续发展,推进实验小学迁建工作是广大市民的长久期盼,也是人大代表的多年呼唤,期盼市委高度重视,尽早促成迁建工作顺利完成。”市委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批示市委办公室协调各方,迅速启动实验小学迁建前期准备工作。

2023年2月初,在荆门市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东宝区代表团联组审议现场,有代表再次作出“实验小学迁建要提速”的发言。市政府主要领导认真记录,仔细询问进展情况并当即承诺:“这一重大民生工程必须拿在手上,放在心上!”

在这次大会的闭幕式上,《政府工作报告》根据代表审议意见将“实验小学和金虾路学校合并迁建工作”增列为当年政府将要办的民生实事之一。“这是对代表执着担当的响亮回应!”会场上响起代表们的热烈掌声。

多方联动民生福祉落地生根

经过代表们的不懈推动,实验小学迁建工作迎来历史性转折。2022年3月,荆门市政府组建的“资产清理小组”和项目督导专班迅速入场办公,快速完成债务清算、土地变性过户、国有资产处置等一系列工作流程。同步开展的建设工程设计也进展顺利。项目的规划审批、建筑施工许可、地下文物勘探等都按特事特办的要求加速推进。

东宝区政府成立了迁建工程指挥部,安排一名区领导担任指挥长,抽调精兵强将进驻现场,具体组织迁建工作。

2023年6月30日,荆门宾馆院内彩旗飘飘,人声鼎沸,总投资4.3亿元的迁建项目正式破土动工。

从项目动工至2024年12月落成,项目指挥部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地记满了500多个日日夜夜的攻坚历程。期间,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先后十余次专题研究和解决施工建设中遇到的建设资金缺位等突出问题。工程指挥部推行项目清单制,“每日调度、每周通报、每月督导”,及时将工程进度形成专报,通报市、区领导,及时回应代表关切。市人大代表先后 6次走进工地,开展跟踪调研视察,对施工进度、质量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20多条。

2024年12月底,实验小学迁建项目落成,人大代表历经十年持续推动的民生工程终于画上了圆满句号。

2025年3月20日,荆门市实验小学邀请市人大代表们走进校园参观。据介绍,学校现有学生2900名,教学班57个。新建的校园占地54.44亩,人均用地和建筑面积分别达到12.6平方米和19平方米。功能完备的创客空间、AI体育系统和多样化功能室等硬件设施,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学校构建的数智校园生态,实现了教学管理、安全防护、家校互动的全方位升级;依托人脸识别闸机、电子班牌、防欺凌监测系统等智能化设备,强化了科学管理;新校园在传承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深度融合现代科技,完整保留6棵百年古树与明代古城墙,打造了兼具历史厚重感与现代气息的校园环境;新校园从校门造型到校园主色调,师生们全程参与设计,赋予建筑鲜明灵动的美学风格,彰显了校园的人文教育特色。

陪同视察的东宝区教育局相关负责同志对此感同身受:“十年磨一剑,这是凝聚各方力量办成的杏坛大事。硬件塑形,内涵铸魂,作为东宝教育提质的新起点,我们将继续深入落实人大代表意见建议,让这一民生工程持续惠及百姓。”

从代表提出建议到一座现代化校园拔地而起,这是基层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鲜活样本。视察中,代表们感慨万千,这所承载着历史记忆与未来期许的百年老校成功迁建,不仅让学校彻底跳出了过去的发展困境,更以智慧化、人性化的设计,完美的教育设施开启了荆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朱德银、李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