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云梦县义堂镇人大聚力经营主体培育 助推简牍名县建设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7-23 10:55   [收藏] [打印] [关闭]

今年以来,云梦县义堂镇人大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响应上级人大代表行动的部署要求,紧扣县委关于建设中华简牍文化名县的战略目标,精心组织、系统谋划,聚焦“产业培育扶持”这一关键环节,组织市、县、镇三级人大代表深入一线,扎实开展代表行动,在助推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壮大、赋能产业振兴、服务中华简牍文化名县建设大局中展现人大担当、贡献人大力量。

聚焦科技赋能,提升产业“创新策源力”,助推农业增效益

义堂镇人大引导代表小组和人大代表将科技创新作为驱动农业现代化的核心引擎,着力提升产业“创新策源力”。

搭建高端科创平台。云梦县人大代表袁燕燕积极履职,全力支持德泉农业成功引进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曾令兵教授,成立曾令兵教授专家工作站,获得反季节小龙虾养殖强大技术支持,亩产增收4000元。在县人大代表陆建国的推动下,古好石桥生态农业成功对接国家杂交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进马国辉教授建立马国辉教授专家工作站,为提高再生稻种植提供了发展方向,亩平增收1000元以上,辐射带动全镇再生稻种植达到10000亩。两个高端工作站的落地,为义堂特色水产和优质稻米产业发展插上了科技腾飞的翅膀。

推广前沿实用技术。镇人大代表柳润庭主动作为,引进钟祥种植大户张爽成立清源合作社,大力推广“两精一抗”(精量播种、精准施肥、抗逆品种)高效种植模式。在县镇两级代表的持续支持下,诚惠果蔬等农业主体积极应用科技赋能提升单产。今年,全镇3个“两精一抗”项目区小麦单产突破1000斤,油菜亩产菜籽达400斤,较传统模式增产30%。镇人大代表付海岸不仅引进启梦种植合作社发展再生稻,而且带头示范种植100余亩,预计第一季单产可达1800斤,较常规稻增产600斤以上,示范效应显著。

驱动产业提质增效。镇人大代表、曾滕村党支部书记曾亚春发挥“领头雁”作用,引导滕华山、胡亮等养殖户投资1000余万元,建成4栋蛋鸡“155”(1栋鸡舍、5层笼养、5万只鸡)标准化立体养殖厂房,年养鸡规模达20万只,全力培育年产值超3000万元的农业龙头企业。在各级人大代表带动下,依靠科技赋能,全镇种养殖业年增收超300万元,科技强农效益日益凸显。

引领质量兴农,夯实产业“核心竞争力”,激发乡村新活力

围绕提升农产品“核心竞争力”,镇人大在“代表行动”中组织人大代表引领农业主体,走“良田、良种、良法”三融合的质量兴农之路,为乡村注入强劲活力。

建设高标准“良田”夯基础。县镇两级人大代表积极建言献策、争取项目,近两年推动落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建成良田2.5万亩。引导6户种植主体自主投入500多万元,开展土地平整改造、抗旱设施投入、土地改良等,将3000余亩一般耕地升级为高产良田,有效盘活土地资源,释放了生产潜能。

推广优质“良种”提品质。各级人大代表积极引导农业主体选用优质品种,支持“老吾老”农业6000亩水稻全部采用高产优质的“甬优4949”品种,在其示范带动下,全镇水稻优质品种覆盖率超80%。支持助兴农业等主体种植“华油杂”“中油杂”等高产高油、抗逆性强的油菜品种,亩均增产100~200斤,出油率提高3个百分点,显著提升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普及先进“良技”增效能。镇人大代表胡亮勇于尝试,带头试种玉米密植免耕播种技术获得高产,并积极推广,带动20余户农户应用,实现亩均增产约300斤。在人大代表和种植大户的共同推动下,“两精一抗”、无人机飞防、水稻全程机械化等节本增效技术在全镇广泛应用,筑牢了粮食安全根基,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

强化品牌塑造,拓展产业“文化影响力”,带动农民稳增收

针对品牌短板,镇人大引导代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外引内联,着力培育特色品牌,有效带动农民增收。

扶强龙头育品牌。镇人大代表张国超积极协调服务,助力浩洋食品公司延伸富硒食品产业链,引进合作伙伴开发富硒肥料,推动企业成功获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及创新型中小企业。企业稳定吸纳本地劳动力,年助农增收超100万元。

引智借力创品牌。镇人大主席积极协助镇党委、政府成功引进河南羊肚菌研发专家赵松海,创办湖北嘉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成100亩羊肚菌种植基地,今年3月喜获丰收,亩产800~1500斤,产值30000—50000元,鲜菇销往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干菇销往欧美、东南亚等国家。各级人大代表还积极引进天门、钟祥、河南等地的玉米、油菜、小麦种植大户,带来先进理念和技术,与本地农户交流互鉴,提升整体种植水平,每年为当地群众带来务工和土地流转收入800余万元。

融合升级强品牌。镇人大代表尹华沛支持德泉农业建成电商平台,拓展线上销路,协助其引进汉川合作伙伴,联合提升反季节小龙虾养殖技术,助其成功获评“农业农村部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同时,各级人大代表积极思考农文旅融合,探索将特色农产品(如富硒食品、羊肚菌、优质稻米、反季小龙虾)与云梦深厚的简牍文化元素相结合,开发文化创意农产品和伴手礼,为融入全县文旅产业链、提升品牌文化内涵打下基础。

义堂镇人大“代表行动”聚焦经营主体培育,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在科技赋能、质量兴农、品牌塑造上精准发力,有效提升了农业产业的“创新策源力”“核心竞争力”和“文化影响力”,为云梦县加快建设中华简牍文化名县、实现农业强县目标注入了强劲动能。下一步,将围绕提升农业龙头企业竞争力、完善产业链条、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农文旅融合(特别是挖掘简牍文化赋能农业品牌)等方面,持续深化“代表行动”,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联系广泛的优势,强化监督支持,凝聚发展合力,奋力谱写产业兴旺、乡村和美、农民富足的乡村振兴新篇章!(云梦县人大、义堂镇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