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履职动态 >> 文章详情

郧西县关防乡人大代表“领航”生态路 绘就“六无”新画卷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7-17 15:07   [收藏] [打印] [关闭]

“以前路上垃圾随处可见,河水浑浊发臭,现在走哪儿都是清清爽爽的,田里不用化肥,种出的菜吃着格外放心!”说起关防乡的新变化,村民黄家森竖起大拇指,笑容里满是欣慰。如今的郧西县关防乡,以“无垃圾、无污水、无化肥、无塑料、无污染、无公害”的“六无乡镇”建设为抓手,在生态治理的考卷上写下了亮眼答案。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全乡人大代表用智慧与汗水浇灌出的“民生底色”。

垃圾分类“立标尺”,村庄焕颜展新貌。“垃圾分对类,奖励准时到!”在关防乡的村头巷尾,人大代表带着志愿者穿梭其间,发放垃圾分类宣传手册时的吆喝声格外亲切。为啃下“无垃圾”这块硬骨头,代表们牵头修订《村规民约》,把垃圾分类的标准、投放流程和奖惩办法写得明明白白,让“户分类、村收集”有了硬规矩。他们还组织志愿者队伍挨家挨户手把手教学,从如何区分可回收物与厨余垃圾,到分类投放的时间节点,确保每个村民都能熟练掌握。曾经随风飘散的塑料袋、堆积成山的废弃物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干净整洁的村道、错落有致的垃圾桶,村庄在“清爽”中焕发新活力。

污水治理“下深水”,清流绕村润民心。“管网铺到家门口,污水再也不横流,夏天闻不到臭味,日子过得舒坦!”看着门前新铺设的污水管网,村民们的喜悦藏不住。面对“无污水”治理难题,人大代表们主动当起“施工监督员”,从管网线路规划到施工进度跟进,全程紧盯不放。遇到土地占用纠纷,他们上门耐心调解;发现资金拨付滞后,立刻协调相关部门打通堵点。在代表们的推动下,全乡建成23个人工湿地,铺设集镇污水管网5000余米,新建无动力处理设施17座、微动力设施5座,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跃升至95%以上。曾经发黑发臭的水沟变清了,岸边重新长满了绿植,潺潺清流绕村而过,再现了“水清岸绿”美好景象。

生态种植“闯新路”,绿色动能涌田间。“用有机肥种的黄瓜脆生生,番茄酸甜可口,吃着就是不一样!”在生态种植示范田里,农户们捧着刚摘下的蔬果,笑得合不拢嘴。为推广“无化肥、无塑料”理念,人大代表们“双线发力”:一方面联合农技专家开展有机肥使用、绿肥种植等培训15场,手把手教农户掌握生态种植技术;另一方面牵线搭桥,推动秸秆、菜叶等农业废弃物回收利用,建成有机肥生产点3个,让曾经的“环境负担”变成滋养土地的“天然养料”,绿色动能源源不断涌进田间地头。

全程监管“筑屏障”,安全底线守得牢。“扫码就能看到蔬菜的种植记录、施肥情况,买得放心,吃得安心!”关防乡的超市里,顾客对着蔬菜包装上的追溯码点赞。为守住“无污染、无公害”底线,人大代表联合乡市场监管所开展专项检查8次,推动建立从“田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如今,关防乡的生态农产品成了抢手货,不仅端稳了群众的“菜篮子”,更鼓起了农户的“钱袋子”,让“绿色安全”成为关防乡最亮眼的名片。

从“垃圾围村”到“村容整洁”,从“污水横流”到“清流绕村”,关防乡人大代表在“六无乡镇”建设中当好了“领航员”“实干家”。下一步,将继续深耕生态治理“责任田”,推动村民从“要我参与”转变为“我要参与”,让生态美与百姓富的画卷在关防乡的土地上越铺越广、越绘越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