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行动 >> 文章详情
麻城市:专业代表小组精准履职 打通服务企业“最后一公里”
6月25日,麻城市人大常委会财政经济专业代表小组组织23名人大代表和相关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深入经济开发区企业园区开展“聚力支点建设·服务企业”代表活动,深入企业一线调研,听取企业代表意见建议,切实为园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这是麻城市人大常委会深入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打破地域和层级限制,充分发挥专业代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助力麻城“建成中心,建功支点”的生动缩影。
创新阵地“靶向破题”,专业代表架起政企“连心桥”
按照全省“聚力支点建设·代表行动”工作方案,该市围绕“聚力支点建设”大主题,以“服务项目建设”为切入口,围绕实施产业倍增、科创引领、枢纽提能、城市提质、乡村振兴、文旅融合、民生改善等“七大行动”,常态化组织开展代表活动。市级层面组建设立司法监察、产业发展、城建环保、财政经济、社会建设、农业农村等6个专业代表小组,与全市115个地域领域代表小组交叉开展活动,打破传统履职界限,充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开展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积极为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专项议题以及作出相关决议、决定提供专业化意见建议。
依托开发区工业邻里中心,创新设立工业邻里中心代表服务站。将6个专业代表小组里面涉及科技创新、项目审批、行政执法、教育管理、金融服务等相关涉企职能的行业人大代表编组进站,接入“智慧人大”信息平台。将代表履职二维码进行公示,企业只需扫码留言,就能便捷联系代表,反映诉求。同时,将相关法律法规、惠企政策、金融产品、办理流程等资料进行公开,为园区企业和员工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深层次”的服务,企业来大厅办事可现场查阅了解,获取发展所需的最新信息。
服务站站长由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宋冰担任,定期安排选民接待活动,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活动,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宣传惠企政策,帮助企业解决难题,成为全市首家设立的专注服务项目建设、助企纾困的新站点,拓宽了政企沟通新渠道。
一线履职“穿透堵点”,部门协同服务企业“零距离”
当日上午,参与活动的财政经济专业领域代表和涉企部门负责人一行来到湖北腾欣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湖北楚韵电力科技有限公司实地考察,深入生产车间一线,现场查看企业的生产流程、技术设备以及运营状况,与企业负责人共话发展方向、共商破题路径。
“随着规模的扩大,我们企业招聘了不少外地员工,还有很多家在乡镇的员工,子女就学问题是员工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希望政府能够在学校资源的协调、入学政策的优化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让员工们能够安心工作。”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一位企业代表的发言道出了众多企业发展的“急难愁盼”,这不仅是企业员工的民生诉求,更是关乎营商环境优化、地方经济长远发展的关键命题。
企业代表围绕人才引进、用工需求、要素保障、政策落地等方面,提出问题建议,相关部门负责人结合各自工作职能职责,宣传政策要点,现场答疑解惑,对企业提出的问题逐一进行答复。此次活动共收集意见建议9条,都进行了现场解答、现场交办,针对暂未解决的问题,明确了责任部门与办结时限,确保企业诉求“件件有回应、事事有着落”。
机制闭环“长效续航”,持续激活助企纾困“动力源”
助力企业发展,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久久为功的系统工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林在座谈会上指出,成立专业领域代表小组开展代表行动,是贯彻新修改《代表法》的具体实践,是坚持和深化“两个联系”、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履职要求,也是丰富代表们闭会期间活动的有效方式。通过明确目标、集中力量解决企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切实将法律要求、民主实践转化为助企纾困的实际成效,推动代表行动更有深度、更具实效。下一步,该市将继续加大工作力度,组织各专业领域人大代表常态化履行好法定职责,切实发挥好“听民声、架桥梁、解难题”的作用,通过参与“选民接待日”等活动形式将服务企业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同时,不断完善代表建议办理跟踪督办机制,对代表行动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办理情况持续跟踪监督,督促相关部门在要素保障、社会服务、科技赋能方面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为企业发展注入持久动能,绘就政企同心、共促发展的生动图景。(周富平 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