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代表风采 >> 文章详情
涂化平:深耕农业 情系农民
他致力于机耕、机插、机收、机防等产业链延伸,在广阔的田野上展现靓丽的风采,成为襄阳市襄州区一方的“领头雁”。他用坚守和奉献书写了一个农机人的无悔人生,在襄州农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现代农业建设步伐的前进历程中绘就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他就是襄州区六届人大代表、襄阳鑫美农机械种植合作社负责人涂化平。
深耕农业,推动合作社服务从“菜单式”升级“全托管”
涂化平是土生土长的襄州区龙王镇人。他原是龙王镇农技推广中心技术员,常年扎根在农技推广一线,有着丰富的农业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
2001年,涂化平没想到单位改制后自己成了下岗工人。短暂的痛苦彷徨后,有着深厚“农业情怀”的他,很快瞄准了新的发展方向,他决定换个方式继续服务三农。
涂化平从卖农资做起,起早摸黑地做农民的“外卖小哥”,常常一个电话,他都会送货上门,因价格公道很受群众的喜爱。在和群众打交道的过程中,他听到看到很多青壮年外出打工经商,家里的田地却撂荒了。于是,他打定主意做一名种植大户。
2012年,涂化平在龙王镇孙庙村流转土地500多亩,开始摸索土地规模化经营模式。为了给周边农户做示范,他决定选种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来增加土地效益。他与外地老板合伙种植西瓜,并自投30万元建了10个蔬菜大棚,一下子亏损50余万元,把13年经营农资积累的收入全赔了进去。
当社会上的嘲讽、家庭压力袭来,涂化平几乎崩溃,是放弃还是继续?两种决定在他脑海里相互厮杀,但面对家中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和渴望早日脱贫致富的父老乡亲时,家庭与社会的责任还是让他最终选择了负重奋进!
在冷静分析后,涂化平认识到,自己作为科班出身的农业技术员都无法把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种好,搞惯了大田管理、懒庄稼的农民不是更难种好吗?多番考察和思考后,他决定围绕大田粮食作物,通过机械化种植+订单农业,来达到节本增量、提质增效的目的。
2013年,在家人的支持下,涂化平和朋友一起成立了襄阳市襄州区鑫美农机械化种植专业合作社,秉着“帮农民增收、促农业发展”的宗旨,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专业机械化服务,带领大家共同致富。
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模式的不断优化,涂化平不断调整经营模式,确立了“好农机加好农技,实现机械化农耕”的定位,推出了“菜单式”服务,并逐渐从菜单式托管升级为种管收全程一体化托管。他把水稻从种到收总结划分出8道工序,包括整田、管水、化肥、种子、育苗、机插、施肥、机收等。每个工序明码标价,由农户点单,合作社据实情接单提供服务。同时,他提供统一供种、统一销售、统一农资购进、统一技术指导的管理模式,来增强群众抵御市场冲击的能力。
经过12年的不懈努力,涂化平已拥有一个水稻工厂化育秧中心,一个秸秆综合利用收储加工中心,一个机插秧大队,一个无人机植保飞防大队,三个机耕大队,一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拥有各类机械336台(套),托管服务面积达2万多亩,辐射周边20余个县市。
以技助残,切实解决残疾人就业
4月29日,在湖南省岳阳市筻口镇,襄阳市襄州区鑫美农合作社的7名残疾农机手正驾驶着插秧机在水田里来回穿梭,一棵棵秧苗笔直地插入秧田中,绿油油的甚是喜人。襄州鑫美农合作社负责人涂化平说,这是他们第三年到岳阳跨区插秧,一共来了21名残疾农机手,要从4月8日忙到5月1日。
很多残疾人因为自身的身体问题出不了门,不能外出打工,很难得到工作机会。从2019年起,鑫美农合作社开始吸收农村残疾人加入合作社。2021年初,湖北省“农机创业路 自强借东风”农村残疾人就业帮扶活动启动,合作社立即行动,当年就安置了7名残疾人机手,是全省第一家安置残疾人机手的合作社。2022年,合作社又安置了4名残疾人机手,目前,合作社共有20多位残疾人农机手。涂化平通过培训教给他们农业技术,解决了残疾人的就业,带领他们脱贫致富。
建言献策,用心尽力履行代表职责
作为一名区六届人大代表,无论是参加代表大会,还是参与代表活动,他都认真听取选民的意见和要求,用心尽力履行代表职责。在参加龙王镇人大组织的代表活动时,他深入农户家中,零距离接触农户,广泛收集民生建议并积极建言献策。2024年初,他收集到龙王镇松树坡樱花节期间游客吃住难、停车难、如厕难等意见后,迅速深入调研,撰写了《关于尽快破解松树坡樱花谷文旅产业四大难题的建议》,引起了区直职能部门和龙王镇委镇政府的高度重视。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会同龙王镇党委政府就办好2024樱花节进行协商,很快就扩建了停车场,兴建2个公厕,办起了移民新村农家乐,确保了“花点时间游襄州”樱花节成功举办,松树坡樱花谷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文旅增收500多万元。
此外,他还与其他代表一起,就乡村振兴串点连片打造,凤凰咀遗址保护和利用与和美乡村建设有机结合等,提出了代表建议,得到了有效落实。如今,松树坡樱花谷,吴岗鹭鸟观测站等成为龙王文旅的一张亮丽的名片。(刘翔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