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丹江口市:服务支点建设,推动“家站”升级
丹江口市人大常委会为推动代表联络站“六有”标准化建设,扩展代表联络站联系服务群众、传递社情民意、代表依法履职等功能,积极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将代表联络站(点)“关口前移”,在代表联络站建立选民接待日制度,让代表与群众接触“零距离”,让各项意见建议“上得来”,让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下得去”。
一是建章立制、构建闭环,实现代表联络站“更新升级”。市人大常委会召开代表家站建设专题研讨会、出台代表家站建设指导意见等方式,通过软硬件升级改造,建立健全各项运行制度,以制度的刚性确保代表联络点的常态化、规范化运作。全市56个代表联络站均达到规范化标准,有固定工作场所、有办公设施、有代表驻站、有工作制度、有经费保障、有活动记载等“六有”标准。不断完善各项制度,制定人大代表联络站工作职责、进站接待工作流程、意见建议处理反馈机制、档案整理制度等,建立制度闭环,切实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忧心事。
二是主动探索、创新融合,发挥代表联络站“品牌效应”。市人大常委会针对市区人员比较集中的广场和公共区域,指导大坝街办、均州路街办、石鼓镇结合自身实际,主动创新,完善代表家站,形成特色经验做法,不断强化代表联络站品牌效果。如均州路利用小广场、小诊所人员密集优势,建立代表意见办理展示窗口,通过代表意见提出、办理、成效闭环式展示,让人民群众更好地了解人大工作。石鼓镇办打造“128话事室”,融合“相约院场会有话大家说”“家长里短民情坊”“民生小铺”代表民情接待室等品牌载体,全天候察民情、听民声、解民忧。2025年来,全市各代表联络站(点)共开展活动50余次,参与代表达760多人次,接待选民超2000余人次。
三是数字赋能、线上延伸,打造代表联络站“云上平台”。市人大常委会主动顺应数字化浪潮,指导六里坪镇、蒿坪镇、习家店镇等乡镇构建起代表履职“互联网+”模式,有效突破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实现了代表进联络站线上线下互联互通。聚力聚焦代表联系群众多跨场景建设,加快公众号、短视频等信息平台建设,打造处理群众意见短平快工作流程和线上处理机制,就近就便和线上线下互动的优势,代表联系群众更加常态化,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反映身边选民群众的意见建议。
四是围绕中心、服务支点,彰显代表联络站“民生本质”。近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加强了对家站建设指导督促、持续探索创新,切实提升代表联络站活动和代表联系群众频次,致力打造家门口的代表联络站,搭建了党委政府和群众沟通的桥梁,使得人大的工作更加“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据统计,2025年以来全市人大代表进联络站开展活动760人次,各代表联络站(点)共收到选民反映问题和意见217件,其中协调解决122余件,并通过开展专题视察和监督,帮助企业解决重点项目“堵头”和历史遗留问题20余个,为服务支点建设推动产业升级“保驾护航”。(戴隆浩 田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