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加入收藏夹

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恩施市高拱桥村基层立法联系点三向发力“点”亮民主法治大舞台

来源:湖北人大网   时间:2025-07-02 14:45   [收藏] [打印] [关闭]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去,恩施市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的戏楼前已经热闹起来了。几位历经半个多世纪的侗族老人,正围坐在石凳上讨论着收到的《湖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扶持茶产业发展的措施能不能再写得具体些……”如今,这样的场景在身处鄂西南武陵山区的民族乡已成为常态。

2023年12月,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被确立为湖北省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成为恩施州首个立法直通车。两年来,这个扎根茶山的联系点累计开展立法调研活动52次,收集意见建议34条,向湖北省人大常委会上报29条,实现了“侗乡寨子里的声音”直达省立法机关。

打造阵地建好点架起干群“连心桥”

盛夏时节,高拱桥村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地标在阳光下静静矗立,走进联系点的活动室,一张张意见征询单被整齐归档,人大代表和立法点信息员在这里履职征询、“开门接访”的痕迹清晰可见。

“我们的基层立法联系点是与乡人大第三代表联络站站点共建的,涵盖了7个立法联络站,还有9个活动室。”在高拱桥村基层立法联系点,该联系点办公室主任高培介绍道。

“左边是汉语法律术语,右边是对应的侗语翻译,要让大家都听得懂。”在枫香坡侗寨,高拱桥村立法联系点信息员小马姐姐有个特殊的笔记本。要确保基层群众都能参与到立法征询,就是要让侗族群众参与“无障碍”。

通过基层立法联系点架起的这座“桥”,拓宽了基层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途径,收集到了更多“原汁原味”的声音。

协同联动配好人构建立体“信息网”

“立法征询活动不仅是征集群众立法意见的渠道,更是反映群众热点难点问题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征集意见、建议过程中,要切切实实把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记录下来,再想方设法地解决。”在高拱桥村兰香小院,基层立法联系点工作人员正在开展信息员培训。

在基层立法联系点确立后,芭蕉侗族乡党委、政府统筹全乡力量,组建了一支共计59人的信息员队伍,涵盖人大代表、机关人员、法律明白人、志愿者等,确保能听到更多“接地气”的声音,做更多有意义的事。

“除了召开座谈会、群众会,我们还会通过线上平台宣传普法、征集群众意见。”乡人大工作人员指着立法联系点的二维码介绍道。

高拱桥村基层立法联系点经过一年多的探索,现已“编织”出了一张立体化“信息网”。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强化数字赋能,依托“芭蕉人大数字管理平台”,让群众和人大代表能随时随地参与立法征询和普法宣传活动。同时,各级人大在提供制度供给和加强资源配置上下足了功夫,进一步推动了高拱桥村基层立法联系点的工作有声有色开展。

履职尽责立好制开通民意“直通车”

“《湖北省数字条例》应明确依据人员类别开展针对性的数字工作培训。”芭蕉侗族乡财政所工作人员甘晓倩表示。

立法征询座谈会在高拱桥村基层立法联系点召开,相关部门的20余名工作人员、信息员及人大代表出席。

与此同时,在芭蕉侗族乡兰香小院片区,小院村民们针对立法征询的讨论也如火如荼。

“我们说的话真能作数?”

“我们提的意见,真能进到法律条文里?”

“且不说能不能被采纳,立法以前是‘上面’的事情,现在我们还能提建议,这是真的让我们‘当家做主’了!”

……

兰香小院的村民们用朴实无华却饱含真情的话语,道出了该乡群众对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的真切心声。

“群众提了意见,我们不仅要让他们知道有没有被采纳,还要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我们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一头连着立法机关,一头连着基层群众,推动群众参与立法的深度和广度,也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缩影。”芭蕉侗族乡党委书记朱永恒坚定地说道。

高拱桥立法联系点正持续释放“民主法治乘数效应”,群众提出的“金点子”转化为解决问题的“金钥匙”,正推动构建起人人参与、人人奉献、人人共享民主法治大舞台……(孙衔 周海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