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恩施州:从“鄂西林海”到“鄂西林碳”的人大探索
5月19日第15个“中国旅游日”到来之际,全国首个“碳汇超市”——湖北省恩施州“硒都林碳”小程序正式发布。该平台依托恩施州生态旅游优势,在国内率先试点结合旅游等场景消纳碳票碳汇量,以“碳票+旅游”等为突破口,依托碳汇量认购与旅游、休闲、餐饮、住宿等产业建立广泛、深度的利益链接,联合景区、酒店、餐饮等市场主体广泛开展优惠促销,实现将碳票与碳普惠有机结合,形成政策引导、公众获益、商家增收、全社会减排的碳普惠良性循环。
恩施州森林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182万公顷,占全州国土面积的75.65%;全州森林面积163万公顷,占全省森林面积的20.3%。森林覆盖率达67.79%,森林蓄积量达1.51亿立方米。如何充分发挥森林碳汇资源优势,将生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一直是恩施州长期研究探索的课题。
近几年,州人大常委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将林业碳汇工作纳入视察调研重点内容,深入了解全州林业碳汇开发的有利条件、不利因素和开发进展情况,提出意见建议;邀请湖北民族大学和恩施职院专家对人大代表、人大工作者开展培训,学习“碳汇”“林业碳汇”基本概念及相关知识,了解国际国内“林业碳汇”发展形势;将推动林业碳汇工作与“代表行动”活动相结合,全州各级人大代表率先垂范,积极为林业碳汇开发建言献策,带动人民群众共同参与,矢志不渝探索从“鄂西林海”到“鄂西林碳”的生态价值转换之路,共创生态环境建设与经济发展双赢局面。
恩施州将森林碳汇发展纳入林业示范项目重点推进,积极争取政策支持,通过试点先行推动构建具有恩施特色的“碳普惠”机制。2023年,推动制定《恩施州推进林业碳汇行动方案》,明确在国有林场开展林业碳汇项目试点,通过持续开展低碳科普进机关、进社区、进学校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降碳增汇,探索依托林业碳汇,开展“零碳会议”“零碳机关”“零碳家庭”“零碳社区”等系列主题活动,推进构建节能减排全民参与机制。
2024年10月,恩施州《“鄂西林碳”森林碳票管理办法》出台,明确国有前山林场、国有大山顶林场、国有坪坝营林场为森林碳票项目开发试点单位,规定碳票交易收益的20%直接用于项目区域植树造林、森林抚育等森林质量提升工程,增强全社会生态保护意识和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可持续性。同时,创新引入具有国际交易资质的硒资源交易平台,通过实行“碳汇量+硒产品+旅游服务”复合交易模式,破解生态产品“度量难、交易难、变现难”三大痛点。打造“碳汇超市”线上认购平台,开发“碳票+旅游”“碳票+餐饮”等应用场景,游客凭碳汇认购凭证可享受相关折扣和优惠,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碳汇工作参与度。
2025年1月10日,恩施州首批“鄂西林碳”森林碳票(咸丰县国有坪坝营林场)正式发布,核定碳汇量达23.8万吨。4月11日,咸丰县国有坪坝营林场与恩施州硒资源国际交易中心签订“鄂西林碳”森林碳票委托平台交易协议,23.8万吨森林碳汇正式进入市场化交易我州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也是我省首个实现碳票交易和生态产品销售深度链接的地方实践,首批碳票碳汇量全部达成交易预计可带动相关产业增收超10亿元,为恩施州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恩施州创新形成的“政府定规则、第三方核数据、平台做交易、市场促循环”的机制为山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可复制样本,“鄂西林碳”森林碳票认购将在全国率先与“低碳出行”“低碳景区”等应用场景深度合作,引入市场机制进行可持续性运营,可有效避免单纯依靠政府推动、公众参与度低等不可持续的问题。随着全国碳市场扩容在即,“鄂西林碳”模式有望成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新引擎。(李杰华 潘浩 周仁轩)
责任编辑:李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