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市县动态 >> 文章详情
团风县:在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中 倒逼代表履职能力提升
2025年,团风县人大常委会深入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系统化推进代表工作,以“聚力支点建设·代表行动”活动为抓手,以代表小组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人民代言人、岗位先进、社会模范三重角色作用,支持和鼓励全县各级人大代表立足建功立业,认真履行代表职责,积极担当作为,为助推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代表力量。
一、发现问题,靠责任和情怀
强化责任担当,以使命感驱动行动闭环。回应选民诉求的自觉职责。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通过代表走访接待选民、代表联络站收集民意,形成问题发现体系。如杜皮乡乡代表孙小林通过电商服务站打通产销堵点,帮助村民销售农产品,构建助农增收的责任闭环。推动政策落地的履职韧性。对应系统性难题需联动多方资源,如团风镇县人大代表夏晶娟提出的“关于在枫树塘村上抱湖上兴建便民桥的建议”,促进了便民桥的兴建,解决了群众出行难的现实需求。提升履职能力的持续进化。强化代表参政议政专业素养,既要学透法律法规与议事规则,又要掌握调研分析、建议撰写等实务技能。如县人大常委会委员、县人大代表黄卫通过行业跨界调研拓宽履职视野,提出关于“加强全县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强化为民情怀,以同理心锚定行动方向。根植基层的初心印记。保持“从群众中来”的本色,淋山河镇县人大代表钟利成从打工者转型为“种植大户”,带领10人脱贫致富的历程印证了“先富带后富”的使命传承。解决“小事”的治理温度。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团风镇县人大代表胡友平将罗家沟社区管理、消防隐患等“琐事”列为履职重点,建立“问题清单-限时办结-满意度回访”机制。长期奉献的价值坚守。超越短期政绩思维,如马曹庙镇市人大代表姚红刚6年深耕草莓产业,构建“育种研发-标准种植-电商销售”全产业链,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二、解决问题,靠机制和能力
持续深化“两个联系”。开展常委会联系人大代表活动。制定“双联”活动方案,提醒常委会组成人员及时联系县人大代表。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拓宽国家机关联系人大代表渠道。积极协调“一府一委两院”采取邀请代表参加活动、为代表订阅报刊等方式与代表保持密切联系,接受监督。2025年,累计安排20名县人大代表参与县法院庭审观摩,安排10余批次县人大代表参与国家机关联系活动,配合县检察院向代表、代表联络站赠送报刊 118份,推荐4名县人大代表成为团风县特约监察员。丰富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内容形式。安排固定联系对象,205名县人大代表安排固定联系的选民980名,县人大代表通过召开座谈会、实地走访、参加“代表接待日”、代表行动等方式广泛开展联系人民群众活动,及时收集民意、汇集民智。代表向选民述职工作全面开展,“月进站、季回家、年述职”成为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化常态安排。2025年上半年,各乡镇人大主席团组织200余名县乡人大代表开展向选区选民述职活动。
创新建议闭环管理。一是在“提出环节”添举措。初步形成了代表调研提建议、乡镇人大主席团集中审议上报、代工委和县政务督查室初审、议案审查委员会最终审理闭环管理。二是在“交办环节”严把关。代工委会同县政府办公室对代表提交的建议逐件研读、梳理汇总,把好代表建议的初审关。三是在“办理环节”勤联动。代工委联合政府督查室通过听取办理汇报、查看相关资料、现场暗访督查等方式对各承办单位办理情况进行督办,对办理过程中出现的办文格式不符合要求退回重办。四是在“督办环节”出实招。推动建议由“闭门办”变“开门办”,“回头看”督办落地有声。五是在“评价环节”求实效。推行代表个人评、乡镇人大主席团集体评的双层评价机制,确保年度测评结果客观、公正,力求“以评促改”“以改促办”,实现建议办理取得新突破,不让“群众意见白说,代表建议白提”。2024年代表提出的33件(含行政交办件4件)建议,已办结27件,问题解决率81.8%,满意率91%,基本满意率9%。
培育专业化履职内核。抓实专题培训,筑牢履职“基本功”。团风县人大常委会开展代表学习培训,为代表高质量履职打牢基础。5月7日,团风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全体县人大代表开展新修订《代表法》专题培训,邀请市人大常委会代工委领导专题授课。参会代表们表示,新修改的《代表法》在明确代表权利义务、完善履职保障机制以及强化监督职责等方面进行了重要修改,为代表履职提供了更加坚实的法律依据。创新多点培训,搭建履职“助推器”。针对代表履职短板和弱项,2025年以来,县乡人大以代表小组为载体,共组织新修订代表法培训10次,参训人大代表820余人次。同时,依托“智慧人大”网上平台、i黄冈等多种线上方式,定期推送代表新修订《代表法》等多种履职相关知识,方便代表随时随地学习。在组织代表开展视察、调研、执法检查等活动中植入相应的培训内容,开展务实管用、小而精的“多点”培训,让代表在视察调研等活动中不仅了解到相关情况,还学到了相关的专业知识,为更好地履行代表职责打牢基础。
三、代表工作能力提升,靠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
全链条构建履职机制。推广“代表联络站+网格化”模式,将代表履职嵌入智慧人大末梢。如总路咀人大建立服务保障、履职联系等机制,通过常态化走访与专题调研收集民意,形成“问题发现-建议转化-跟踪问效”的闭环链条。数字化赋能民意集成。运用信息化平台破解“碎片化履职”难题。杜皮乡依托基层立法联系点开展线上法律草案意见征集,累计吸纳群众建议超10条,加速民主协商与决策科学化的融合。监督闭环提质增效。开展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聚力民生实事项目。以聚力支点建设推动民生实事项目落地,以民生温度提升群众“幸福指数”。县乡人大组织各级人大代表广泛参与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充分运用会商、监督、视察、评议等形式,深入查找民生实事项目人大代表票决制在项目征集、票决、实施、监督等各环节存在的不足,共提出合理化建议5条。2025年共产生县乡民生实事项目37件,其中,团风县首次票决产生了10件县级民生实事项目。
下一步,团风县人大常委会将继续围绕“深化‘两个联系’制度机制、推进代表工作能力建设”主题,以高质量的代表工作推动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团风实践,为努力在全省加快建成支点建设中作出团风人大贡献。(丁永忠)
责任编辑:李靖